钢结构建筑在国内发展前景可观,可开拓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钢结构建筑在国内发展前景可观,可开拓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新闻出处:美联钢品   2014-05-12 09:22:42

    钢结构建筑,近年来在我国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厂房、机场、仓库、餐厅、体育馆、大型市场和收费站等工程建设中。伴随着钢结构技术瓶颈的不断突破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钢结构产业在我国蕴藏巨大商机。对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逐步提高钢结构建筑在民用和工业用工程项目中的比例,使钢结构产量占全国钢总产量的比例不断提高。

  之所以称钢结构建筑为“绿色建筑”,主要基于其作业特点和回收优势,即钢结构工程大部分在工厂作业,因此减少了施工中的噪音干扰。同时,钢结构工程采用干作业,可大大减少自来水、水泥用量,避免水污染。在建材回收利用方面,钢结构建筑中的钢材在房屋拆迁时,不仅搬移方便,而且经过简单处理后可全部回收。除此之外,与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还有一系列优势,包括:质量轻,强调高,结构跨度大;抗震性能强;梁柱截面较小,可增加住宅的有效使用面积;施工工期短,可降低投资成本。

  最近2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钢结构技术、产业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钢结构资讯网提供的相关数字显示,2008年,我国钢产量超过5亿吨,钢结构产量超过了2000万吨,仅占钢总产量的4%;2009年、2010年,我国钢结构的总产量分别达到了2300万吨和2600万吨,尽管呈逐年增长之势,但占钢产量的总量仍很小。

    但现阶段在我国,钢结构住宅微乎其微,更别说在地震多发区广泛建设钢结构建筑了。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我国钢结构建筑可开拓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相对滞后,在我国钢产量连年居世界首位,钢结构建筑的建造条件基本成熟的前提下,钢结构技术仍未得到有效推广,是颇值得令人深思的。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界普遍存在着对钢结构建筑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对钢结构体系积极性不高,管理跟不上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着钢结构建筑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