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市场上的钢筋、型钢和棒钢等建筑用钢材的价格可能出现上扬反弹,主要原因是受地震和海啸破坏的亚洲国家的恢复重建要提到具体实施阶段。在第一季度,国际社会和受灾国的主要任务是对受灾国人员进行救护和简易安置,是应急救助阶段,过了这一阶段,受灾国即将进入恢复重建阶段,且当务之急是居民住宅、公共设施和有关基础设施建设。这项工作将在第一季度下半期进入筹划阶段,第二季度则将进入施工建设逐步展开阶段。
恢复重建将会使建筑用钢材产品钢筋、型钢、棒钢和线材的需求扩大。此次受海啸灾害影响较大的东南亚几个国家和南亚有关国家,加上索马里等非洲东海岸国家,除印度外,它们的钢铁生产能力都比较弱,所以,恢复重建所需建筑用钢材有相当大的部分需要依靠进口解决。世界各国和地区已公开承诺的对受灾国家的援助金额已超过了20亿美元,估计援助的款额还会大量增加,国外支援的救灾款也都将使用到恢复重建项目上。
在恢复重建中,亚洲国家和地区除提供现金支持外,还将提供包括钢材在内的各种建材支援,这些建材将大部分在本国国内采购;而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的国家因距离远和现在海运费用高,极可能就近在亚洲地区采购建筑用钢材等建材支援受灾国家,这将使亚洲市场建筑用钢材的需求比正常时期增多,极有可能带动价格上扬反弹。国际环境对建筑钢材市场仍然支持,但支持力度在较快地减小,特别是中国取消钢坯出口退税后钢坯出口量可能有较明显下降,反过来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压力。国家宏观经济环境表现稳定。今年是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格局下的改革年,其中要素市场化改革将加快;发展仍然是执政的第一要务,但要的是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仍然是政府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建筑钢材市场近期内将以消化库存和调整心态为主,虽然一些区域市场会有所波动,但总体无悬念。随着消费季节的到来,其市场会进一步向好发展。从风险角度看,建筑钢材的后市可能会比板材表现得更为稳健。从需求和供应基本面观察,今年建筑钢材市场基本面良好,供需矛盾并不突出。加上原料成本的直接推动以及板材高价格的带动等因素支撑,其基础牢固,远期风险不大。建筑钢材市场目前出现的高库存有其合理性,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所致。而库存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对市场形成压力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正常情况下市场需求的强度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