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钢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应当系统的放在整体发展模式的框架中来理解。事实上,当局对于现在的钢铁行业发展模式并不满意,诸多问题已经不是枝末的问题,根源性的发展模式问题已经成为需要着力解决的方面。将钢铁行业的发展置于粗放式的、外向性的、分散式的的环境下并非良策。因此导致的铁矿石受制于人、进口国贸易壁垒、国内要素补贴、环境生态破坏、行业波动潜在危机增大等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而这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便是行业集中度过低!
形成钢铁产业完善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当前的重点是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解决并购者在并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要积极解决与钢铁企业退出相关的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完善钢铁产业组织结构,打造领军型钢铁企业集团,增加产业结构的稳定性;结合钢铁产业发展周期特点,适时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政策;规范钢铁企业、钢材经销商的价格行为,将价格合理波动与价格竞争特别是价格战区别开来,避免偷换概念式的炒作。
根据国资委的行业远景,钢铁行业的定位是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构成主体之一。这样的定位意味这就钢铁行业来讲,企业的主要构成或者大企业主要构成必须是国有控股性质。那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财税金融等方面并不受优待。民营性质的企业如果想进入并做大其钢铁板块将面临着直接的政策风险,逆势而动的后果很可能是头破血流!
在市场化的整合时期,政府总是寄希望于强者所能带来更多的诸如资金,技术等的资源,但也很担心如税收减少和人事的纠缠。这样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逻辑就在行政的主导下而变异。同样的在钢铁行业整合浪潮的今天,整合的难点就是在孝敬“婆婆”这个问题上,美其名曰“双赢”!行业处于上升周期和行政化的行业特征是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两个主要外生变量,国内行业并购重组难以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市场化并购,而是在政府主导和推动下集团公司间重组整合。只有在理解这两个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才能看清楚行业整合的路径以及对以后行业整合的预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