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一些代表城市标志性高层建筑的建成,为钢结构在我国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如世界第三高的上海88层、高420m的金茂大厦业已竣工,现已投入运营。据称世界第一高度的上海浦东环球金融中心,95层高460m,建筑面积为31万m2,现正在加紧建设中。由外商投资的大连总统大厦,正在加紧筹建之中,共95层,据称建成后其高度将名列世界前茅。
轻钢结构的发展则更是如火如荼,特别在工业厂房的建设中则更为迅猛。从钢结构制造加施工企业数量的大幅增长就可窥见一斑,如上海市的钢结构制造和施工单位已由原来的几十家一下子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家,单上海的宝钢地区就有近百家的钢结构制造厂。大好形势下,如何因势利导,抓好设计和施工质量,这是当前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最近2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钢结构技术、产业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钢结构资讯网提供的相关数字显示,2008年,我国钢产量超过5亿吨,钢结构产量超过了2000万吨,仅占钢总产量的4%;2009年、2010年,我国钢结构的总产量分别达到了2300万吨和2600万吨,尽管呈逐年增长之势,但占钢产量的总量仍很小。
钢结构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来自于各行业,、各企业之间,更重要的还来自于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两种建筑之间的竞争。对于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造价问题,应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认识,不能笼统地认为钢结构造价比混凝土贵,从而排斥于比较方案之外,这一点对广大设计人员尤为重要。建筑钢结构虽然发展很快,但在住宅领域还是空白。全国每年要建数千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但采用钢结构的几乎没有。当然这和我国传统思想、观念以及对钢结构的认识偏差有关。可喜的是,天津市政府已率先垂范,决定于今年启动轻型钢结构建筑,将建设10万m2的轻钢住宅,其示范效应将不可低估,希望各地有关职能部门及广大设计人员应有超前意识,作出响应,对轻钢住宅建筑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目前,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在整个建筑市场所占的比例都较高。以地震频发的日本为例,其住宅全部采用钢结构建设而成,原因就是钢结构建筑的高抗震性和环保性。但现阶段在我国,钢结构住宅微乎其微,更别说在地震多发区广泛建设钢结构建筑了。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我国钢结构建筑可开拓的市场空间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