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钢结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得到了迅猛发展
我国建筑钢结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得到了迅猛发展
新闻出处:美联钢品   2013-05-13 09:34:3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贸易的增加,气候变化已经没有国界。与此同时,在市场和公共政策的影响下,各种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也有了协调统一的发展趋势,人们越来越需要一套对建筑和城市进行环境性能评估的“国际化”标准。

    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发展建筑的评价体系,如法国的“高环境质量”评估体系,美国的LEED,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EBEE等,但这些评价标准有局限性,即只考虑了各自国家的特点而没有考虑适用于几个国家,各个评价体系之间不能对比和互认。这种现状对于希望在全球开发项目、建筑全球标准的企业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选择任何一个地方标准都可能导致在本土外的建筑性能降低,预期目标无法实现,从而导致成本增加。

    以钢结构为主体的工程项目,总承包单位由于在技术、设备、人员方面的欠缺,只能选择钢结构企业分包,造成事实上的转包行为。而钢结构企业作为专业分包或构件加工厂家,又不能直接参与建筑工程的投标,只能为工程总承包单位提供加工、安装的服务。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总承包单位将成本风险转嫁给钢结构加工、安装企业的事情常有发生,这种现状十分不利于我国建筑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钢结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新技术应用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有影响的如北京工人体育馆、广州电视塔、北京气象桅杆、广州珠江大桥、十一届亚运会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罩棚等钢结构工程,在建筑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从此,拉开了我国建筑钢结构迈向世界领先水平的序幕。建筑钢结构的创新是无休止的,它激发和推动人类在建筑史上不断创造奇迹,是人类挑战大自然的本能,是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鸟巢”以跨度最大、结构奇特震撼人心;它与“水立方”对应,勾画出一幅最完美、最和谐的北京奥体蓝图;它代表了中国建筑业先进技术直向世界。

    目前,国内高层钢结构钢材几乎都从国外进口,工程总承包由国外承担,制造和安装则由国内廉价劳动力承包,这种局面应从速扭转,因为这与我国产钢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大跨度钢结构钢材不象高层钢结构那样突出,但设计方案经常国外中标,这种局面与中央强调建立我们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号召相距甚远,应该引起我国建筑界的关注,是水平低还是其它原因,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