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许多钢铁企业还在地方政府的掌控之中,它们趋向于保持对本地重要企业如钢铁公司的控制,以此使丰厚的地方税收来源免于遭受损失。地方保护和社会压力构成了中国各大区域之间跨省并购的障碍。现阶段,跨地域的钢铁企业并购只限于简单的战略联合,旨在获取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方面更强的议价能力。但是至今,这种松散的价格联盟对优化行业结构和中国企业的海外原材料采购贡献甚微。
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各方面的工作正在抓紧落实。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先进工艺技术;健全和完善全行业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在全行业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定期公布全行业及企业节能减排的信息、数据,推进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我国海关的出口钢材税目是十多年前编制的,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和加征关税,应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限制一般中、低档次钢材出口,支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钢材出口。
考虑我国钢材品种、规格多达4万多个,特别是近些年经过技术改造,钢铁工业的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总体提高,现行税目已不适应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现状,有的中、低档次钢材和高附加值钢材列在同一个税目中,很难实现区别对待。建议对现行税目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由钢协组织企业提出新的税目方案,报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审定后再批准实施。
对钢铁行业政策调控累加效逐步体现,这表现为国内钢材出口将持续下降,资源的回流压力增加,下半年国内钢价存在继续回落压力,但下跌空间将受高成本的抑制,特别是对于已经接近成本线的建筑长材。近期政府对限制高耗能行业投资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将是对冲出口下降风险利好因素,但其影响要低弱于出口面临下降的负面影响,并且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利益分析,落后产能关闭将主要体现在年底,短期效果有限。从市场层面看,中报业绩的预增效应和钢铁估值洼地效应,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行业负面因素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