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一直在保持高速增长,钢结构建筑作为其重要分支,在奥运场馆和亚运场馆中一枝独秀,其前景非常广阔。专家建议,通过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赛马场事件,我们应引以为戒,在以后的工程建设中,更加科学、规范地操作,将更多的精品钢结构工程展示给世人。
钢结构建筑综合效益显著钢结构建筑便于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比传统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短、现场用工少、劳动生产率高,而且品质易保证。钢结构建筑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自重轻、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越,对于我国这样多地震灾害的国家来说,可以明显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钢结构建筑隔热保温性能好,有利于建筑节能,同时钢材可回收利用,符合中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我国钢材供应充足,国产钢材无论质量、价格,还是品种、规格均可以满足钢结构建筑的需要。
今后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方向是在超高层、大跨度和特殊造型三个方面。特殊造型以广州电视塔和“央视”、“鸟巢”为代表,这些建筑的共同点是不可能采用混凝土施工。而目前如首都、武汉、白云机场以及一些现代化的火车站建筑形式也开始向空间曲线相连、大跨度的方向发展,这样的结构只能由钢结构的形式来完成。另外,钢材级别越来越高,钢结构建筑的用钢量也将越来越大。
发达国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建造钢结构建筑的过程中引入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即将整个结构分成若干模块,在工厂加工后运抵现场组装。这种生产方式不但质量有保证,而且是非湿作业,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少。钢结构的力度重力之比是3,强度重力之比是14,因而钢结构是最轻的结构,结构面积最小,且延性好、抗震性能佳。钢结构建筑施工速度快、空间利用率高、室内布置灵活、所需施工场地小等优点也十分突出,受到开发商青睐。
“住宅产业化”的概念是德国人在1910年率先提出的,近100年来,欧洲许多国家大量兴建钢结构多、高层建筑,逐步形成较高的钢结构工业化生产和装配水平。我国加入WTO后,建筑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严峻挑战,但国内建筑业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效率较低。钢结构建筑属于高技术、高效率产品,发展钢结构建筑,将有效地推动建筑业的技术进步,促进建筑业产业升级,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同时也将带动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